仙茅的功效与作用 有何副作用
仙茅:其功效、作用与正确食用之道
仙茅,一种以壮阳效果闻名的常见中药,但若食用不当,则可能引发中毒。那么,仙茅究竟具有哪些神奇的功效与作用?又该如何正确服用?本期为您。
仙茅,又被称为地棕、独茅、山党参等,生长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林中、草地或荒坡上。其温肾阳壮、祛除寒湿、强筋壮骨和行血消肿的功效为人所熟知,常用于治疗阳萎精冷、小便失禁、脘腹冷痛、腰膝酸痛等病症。
仙茅酒,便是以仙茅为主要材料的美酒。其制作过程中,还需搭配益智仁、山药各50g,加入白酒1000g中密封浸泡。等待20天后,便可享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仙茅酒虽好,每日饮用量不宜过多。一天两次,一次一小盅即可。未经医生指导,切勿过量饮用。对酒精过敏或不善饮酒的人,更应避免饮用。
仙茅并非无害。临床观察发现,仙茅含有毒成分石蒜碱,可能导致严重的胃肠反应,如呕吐、腹泻等。甚至可能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因功能衰竭而死亡。服用仙茅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历史上,关于误服仙茅的故事也屡见不鲜。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夏文庄公常服仙茅等药,消除怪病,享高龄。一小吏偷食夏文公之药,因阳盛体壮,结果猝发而死。明代亦有因服用仙茅而暴死者。这说明,仙茅适用于阳弱精寒、禀赋怯者;反之,阳壮火盛者食之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仙茅虽为良药,但服用时务必谨慎。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食用,方能发挥其最佳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