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是我们祖先最早赖以生存的根基,是祖先们繁衍后代的安全港湾,也是文明社会早期的产物。它从选址到布局都强调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因而表现出了山水风光之特色。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村落史,向人们展示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是我国的古村落,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多种多样,更加能反映出我国的历史,民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古村落集人文、历史、建筑、民俗等多种文化于一身,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成为了所有人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有一个深藏在群山峻岭之中,与河北省交界的北京最美乡村,她四面环山,一条宽阔的潮河在村边缓缓流淌,四周山岭植被葱茂,河边古老的垂柳成行。山村坐落在潮河西岸,古老的砖瓦民居错综交替排列,在村前和村后都有着一片片绿绿的田野,一派田园自然风光,这里就是北京密云区古北口镇的河西村。
这里,在清朝时期叫做“柳林营”,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这里有军营之意。只要是叫做什么“营”的,在清朝时期基本上都是有驻军在此。比如说北京西北的火器营,京西的石门营等,这些地方过去都曾有过驻军在此。但就从柳林营说,在名字未改之前,她已经有了千年以上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武帝时为防域外之敌侵袭,那时就在此地驻扎军队。因为在历史上,中原的多数历代各国都与关口外的少数民族,是在古北口这里进行了一个分界线。自从那个时候起,之后的历朝历代基本上都会在此驻扎军队,作为保卫国土屯兵镇守边关要塞之用。到了清朝康熙时期,那个时候的清王朝可谓说是中国疆域最大的时期,这时古北口的概念和意义,主要就是保卫京城的安全。
也有历史记载,康熙皇帝心思缜密,为了京城的绝对安全,就将那时建立在河北大名府的提督衙门,挪到了古北口的河西村。为什么没有将提督衙门放到离关口更近的古北口村呢,是因为河西村地处在山环水绕,群山深处的一块盆地中,她有着得天独厚的屯兵条件,又能够不用从各地来供需给养,在河西村的这块风水宝地上,有良好的种植耕种条件,完全能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
那个时候河西村的这块土地上只有驻军,没有百姓,只是因军队的长期驻守,由驻军的家属不断地聚居,也就渐渐地形成村落。只因山村有河道缠绕,这里的柳树成林,郁郁葱葱,与山间的苍松翠柏相映分布,人们当时将这里称之为柳林村。可是后来在河东也有人员聚居,也就将此地改为河西村。
河西村不仅有自然优美田园风光,她还有背后卧虎山上的明朝古长城,古长城像巨龙一样盘踞在各个山峰之上,一座座塔楼似是巨龙的骨架,高大坚固的城墙就是巨龙的身体,整条巨龙蜿蜒的盘踞在群峰之巅,这真可谓叫做“虎踞龙盘”。
古长城是山村的一大景致,不过到了今天这里的长城已然失去了它当年镇守边关的巨大作用,但可是依然成为我们后人去登上它的动力。登上古老的长城会让我们由衷的赞叹,古时候人的伟大和皇权的象征。历史会不断地重演,我们站在高高的长城之巅,由衷地祝愿伟大的中华民族重振复兴。
河西村的古迹众多,村中有个大清真寺,曾经在寺院中挖出的石碑中记载,这座古寺是在明朝崇祯皇帝二年时重新修建的,但谁也不知道这座清真寺是何时始建,又是何人来出资承建。还有村后山坡上的杨七郎的坟墓,高有五米的大坟冢毅然在这里矗立了很多年。看到七郎墓,就自然地想起了评书杨家将的故事。老杨令公带着杨家弟兄保卫宋朝,与域外民族战斗的故事,最终杨家满门忠烈,所有的男丁为了大宋朝的基业,都将青春热血挥洒在疆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的故事,无不令今人为之赞叹。
河西村有很多古迹,如除了上述的古长城、七郎墓,还有山中的吕祖庙,提督衙门的遗址等,这些古迹都能为我们提供我们想要的未知。村中的古文化还有一个最为独特的就是,这里是全国唯一一个百家姓的村落。村中有135个姓氏,有七个民族在这里和谐共融。还有着平时都很难见到的姓氏,比如姓“索”的和姓“巴”的等,这些姓氏其实都是因驻防五湖四海的军士后裔,在这里长期繁衍的结果。
有幸来河西村玩的朋友们,一定要到农家院感受山村的美,品尝这里的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