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遄原是于都肖县(今于都曲洋乡)人,自幼读书,原想通过科举仕进,因逢战乱,隐居在于都县崇贤里黄檀寺读书,不问世事,后偶遇杨筠松先生,羡其学问,遂拜杨公为师,随其学习堪舆术。
杨救贫云游天下,本无意驻足,但曾文遄却想为自己找一块吉壤定居。
有一天,曾文遄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师傅杨救贫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地方,如果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杨救贫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他告诉曾文遄说“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
杨筠松和他的二个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他们把茅棚称为“寮”,师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在写作三僚)。
曾文遄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杨救贫特地为徒弟择址定向,并作了一份地钤记流传至今
“僚溪山水不易观,四畔好山峦;
甲上罗经山顶起,西北廉幕应;
南方天马水流东,仙客拜朝中;
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职旺;
今卜此地为尔居,代代拜皇都;
初代钱粮不兴大,只因丑戌相刑害;
中年富贵发如雷,甲木水栽培;
兔马生人多富贵,犬子居翰位;
今钳此记付文辿遄,三十八代官职显。”
曾文遄唐末五代时迁三僚,时历宋元明清,迄今千余年来,特别是明清两朝以来,文遄后裔蕃衍千枝万派,分布全国各地,已成万丁著族,人文蔚起,忠烈满堂,卓然俊拔之士达于中外,足见杨筠松当年的预测不谬。现在许多海外易经考察团专程到三僚村,都是拿着这份钤记,寻找中间提到的“天马水”、“出土蜈蚣”、“罗经山”、“甲木水”的所在。
曾文遄举家迁居三僚后,随师傅杨公寻龙觅穴,足迹遍及各地,名胜山水尽兴而赏,如遇吉壤,或图或记,留待后贤而发,逢困遇危则济;名播江南海宇内外;
杨公仙逝叮嘱文遄去虔州游说卢光稠安碓开井后,耽心卢氏报复,远遁外地。梁贞明丙子年,文遄与诸徒于袁州万载西山观山察龙,见一地形肖五牛饮水,穴结池心,援指谓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记。”时值腊月,果卒。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奇怪的是,几年后,文遄徒弟在豫章城遇见文遄师傅,不敢相认,怀疑他没有去逝,悄悄去万载打开其冢,果然是空棺,始知道文遄师尸解,真成地仙矣。
附
青 囊 序
曾文遄著
杨公养老看雌雄,天下诸书对不同。
先看金龙动不动,次察血脉认来龙。
龙分两片阴阳取,水对三叉细认踪。
江南龙来江北望,江西龙去望江东。
是以圣人卜河洛,瀍涧两水交华嵩。
相其阴阳观流泉,卜世卜年宅都宫。
晋世景纯传此术,演经立义出玄空。
朱雀发源生旺气,一一讲说开愚蒙。
一生二兮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玄关。
山管山兮水管水,此是阴阳不待言。
识得阴阳玄妙理,知其衰旺生与死。
不问坐山与来水,但逢死气皆无取。
先天罗经十二支,后天再用干与维。
八干四维辅支位,子母公孙同此推。
二十四山分顺逆,共成四十有八局。
五行即在此中分,祖宗却从阴阳出。
阳从左边团团转,阴从右路转相通。
有人识得阴阳者,何愁大地不相逢。
阳山阳向水流阳,执定此说甚荒唐。
阴山阴向水流阴,笑杀拘疑都一般。
若能勘破个中理,妙用本来同一体。
阴阳相见两为难,一山一水何足言。
二十四山双双起,少有时师通此义。
五行分布二十四,时师此诀何曾记。
山上龙神不下水,水里龙神不上山。
用此量山与步水,百里江山一响间。
更有净阴净阳法,前后八尺不宜杂。
斜正受来阴阳取,气乘生旺方无煞。
来山起顶须要知,三节四节不须拘。
只要龙神得生旺,阴阳却与穴中殊。
天上星辰似织罗,水交三八要相过。
水发城门须要会,却如湖里雁交鹅。
富贵贫贱在水神,水是山家血脉精。
山静水动昼夜定,水主财禄山人丁。
乾坤艮巽号御街,四大神尊在内排。
生克须凭五行布,要识天机玄妙处。
乾坤艮巽水长流,吉神先入家豪富。
请验一家旧日坟,十坟埋下九坟贫。
惟有一家能发福,去水来山尽合情。
宗庙本是阴阳玄,得四失六难为全。
三才六建虽为妙,得三失五尽为偏。
盖因一行拢外国,遂把五行颠倒编。
以讹传讹竟不明,所以祸福为胡乱。
(风水学.fengshuif.)